
个人基本情况
张国宏,男,汉族,1963年6月生,甘肃靖远县人,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5年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至今。199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兰州试验站站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粮油作物高产创建专家组成员,甘肃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肃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首批入选甘肃省“333”跨世纪科技人才工程,2001年获得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贴,2010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015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和2018年分别被评为省农科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19年获得兰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2020年被中共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代表性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取得省部级及地市级科研成果共39项;选育出冬小麦品种16个,大豆品种3个。代表性成果有:
1994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64”甘肃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6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多抗、丰产、优质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6”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建国六十周年甘肃省地标性科研成果;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46”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主持选育的“抗锈、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27”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建国六十周年甘肃省地标性科研成果;主持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获得定西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作为主要完成人选育的“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2选育及应用”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主持选育的“抗锈、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294””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主持完成的“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究及抗锈品种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
2014年主持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年主持完成的“甘肃不同生态区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要选育人完成的“冬小麦陇鉴108”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作为主要完成人的“西北旱区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神龙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