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8月18日,应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西澳大学、查尔斯特大学邀请,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樊廷录、乔小林、李尚中和赵刚赴澳大利亚开展为期12天的学习交流与访问。先后访问了西悉尼大学园艺学院太阳能研究中心、查尔斯大学和南威尔士洲Graham中心、西澳大学农业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科工组织CSIRO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考察了澳大利亚小麦生产带作物生产情况、保护性耕作、草地管理模式和果园管理及查尔斯大学实验室等,樊廷录研究员作了学术报告,介绍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考察学习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澳大利亚盛行“小麦—绵羊”混合农业,将牧羊养殖和小麦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确定了麦田适宜的放羊采食时期,实行小麦-休耕制、小麦-油菜轮作制,采用少耕或免耕种植方式,根据种植农场主和政府需要设置了小麦-豆类轮作、土壤改良长期定位试验,改良酸性土壤,致力于豆类与杂草间套研究;二是高度重视数字工厂农业,采用无土栽培、水肥自动化精准灌溉、雨水集流、环境要素调控等技术,温室每平方米番茄产量100kg;三是重视农业环境与作物生长研究,查尔斯大学设计建造了原状土作物根系生长与淋溶动态监测大型抗旱棚,安装了野外牧草-作物温室气体野外动态监测系统,西澳大学和CSIRO设计了蒸渗仪、根箱等土壤水分平衡监测和根系生长监测仪器,开发出大田小区红外成像系统和土壤水分取样装置,非常实用,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通过本次出国考察和学习交流,了解了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业科研方向,拓宽了我们的研究领域与视野,增长了知识,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