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旱地农业研究所

本所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所况简介> 本所概况>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是主要从事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2003年首批入选“甘肃省重点科研院所”,2006年首批入选甘肃省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现代旱地农业研究创新团队,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农业部对“十五”全国1077个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中位居118位,居甘肃省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第1名。先后获得团中央、全国青联“青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甘肃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现有在职职工44人,其中科技人员35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1人(其中研究员15人),博士8人,硕士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农村农业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甘肃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4人、甘肃省“555”科技人才工程2人及陇原青年英才4人。各类科研平台11个,5个学科团队。现有各种科研仪器500多台套,智能人工气候室10m3,试验用地510亩。

工作主要面向甘肃省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和高寒阴湿三个不同类型区,针对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雨水高效利用、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和植被恢复、作物品种改良、GIS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抗旱生理、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开展旱作农业区的资源高效利用及关键技术研究。建所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取得成果90余项,获奖80项。审定作物新品种20个;发表论文980余篇,出版专著9部。成果与技术累计推广3500余万亩,新增收益55亿元以上,支撑全省旱作区农民年均增收100元,科技贡献率达62.5%,坚强有力地推动我省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实施。

二、研发实力

 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下设旱区农业生态研究室、旱地农业资源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冬小麦育种室、大豆研究室、耕作研究室、高寒阴湿区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室、GIS室、办公室和财务室等,在我省中东部典型生态类型区的镇原、定西和庄浪设有长期综合试验站。

 镇原试验站位于甘肃东部年降雨量500—550mm的半湿润偏旱区,具有50多年的历史,该站连续承担国家“八五”至“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研究旱塬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定西试验站位于甘肃中部降水量400mm左右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具有40多年的历史,该站连续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五”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专项研究课题以及“十二五”至“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开展农业生态区建设、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全所现有净资产4288.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944.80万元,设备净值529.03万元。在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和省科技厅专项经费的支持下,装备、购置了包括作物处理生态、土壤、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制图等必需的软硬件系统。房屋和建筑物3500m2。定西试验站占地26.64亩,镇原试验站占地68亩。

 目前所内在研科研项目35余项,主要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省财政专项,省重大专项、省部级其他横向项目等。



Copyrights © 2020 旱地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