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旱地农业研究所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

隆冬时节收玉米

时间:2020年11月23日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字体:

为了加快推进陇东旱作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进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玉米生产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11月19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主办,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平凉市农科院承办的“旱作玉米机械粒收现场”观摩会在平凉高平试验站举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片区负责人薛吉全教授,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樊廷录研究员,平凉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王录祥,泾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白亚军,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合业、院长张国钰,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平凉市农业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负责人、泾川县农业农村局及局属有关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以及高平镇镇村两级干部、部分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代表160余人参加观摩会。会议由平凉市农科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田金明主持。

会上,樊廷录向与会领导专家及现场参会人员介绍了旱作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降本增效和提升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适当推迟玉米籽粒收获期可充分利用秋冬光热资源,显著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提高籽粒收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旱作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技术。薛吉全教授对陇东旱塬区通过推广耐密抗倒伏优质玉米品种,集成示范降本增效技术,采取延迟收获,大力推进低水分机械粒收技术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通过延迟收获可显著提高籽粒商品性,降低破损率,是今后旱作区玉米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玉米生产转方式、降成本、增效益的一条成功路子,值得在西北旱作区进行示范推广。随后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12个旱作耐密宜粒收玉米新品种、生物降解膜降解性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和秸秆还田演示等关键作业技术。

Copyrights © 2020 旱地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