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旱地农业研究所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

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及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管理工作研讨会在庆阳召开

时间:2023年08月16日 10:47 来源:旱农所  作者: 点击:

【字体:

为进一步总结省农科院旱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旱地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8月11日-13日,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及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管理工作研讨会在庆阳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西藏地区农牧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肃省农技推广中心、陇东学院等单位旱作农业相关院士、专家,以及庆阳市、镇原县领导1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院长马忠明、副院长杨天育出席活动,副院长樊廷录主持本次会议。

研讨会上马忠明发表致辞,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并向为镇原试验站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历代科技人员和全所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马忠明指出,镇原试验站是我院在陇东地区唯一的长期性试验站,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我院依托镇原试验站等野外台站,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影响力的旱作农业专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为全省旱作农业持续发展和全省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马忠明强调,加强试验站特别是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的管理,提升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速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希望试验站全体科研人员以建站50周年为契机,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扎根科研一线的实干精神,继往开来,勇挑重担,推动试验站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与会代表参观镇原试验站展览室、试验基地和50年科技成果展,并观看了镇原试验站50年发展历程宣传片。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梅旭荣等6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

镇原试验站建于1972年,1984年镇原县人民政府划拨80亩科研用地和6.5亩建设用地。2018年列入首批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目前承担国家建设平台4个。试验站现有科技人员12人;拥有实验楼2栋;养分水分观测场、径流场等科研设施6处;观测仪器设备150余台套;现代农业机具20余台。长期科研用地61亩,长期租用试验地120亩。试验站以“水”为中心,研究旱作农田降水高效蓄保、覆盖集雨栽培、土壤肥力演变与培育、抗旱品种创制与生物节水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了“集水—保水—节水—用水—蓄水”的旱作高效用水思路。5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列课题70余项,提出了7项重大旱作技术,育成冬小麦新品种18个。研究成果已获各级奖励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8项,地厅级奖励16项。







Copyrights © 2020 旱地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