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旱地农业研究所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研平台> 正文

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

时间:2020年12月25日 09:33 来源:  作者: 点击:

【字体:

一、基本情况

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定西试验站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而成,是国家土壤质量科学数据监测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站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东经104°60′、北纬35°47′,该区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代表区域。试验站主要围绕国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制定的重点方向和监测内容,结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特点,重点开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粮田及机械作业农田土壤质量演变等方面的监测内容,对耕地质量相关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长期性科学观测,明确主要粮田与机械作业农田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形成过程、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并进行农用耕地调查与监测工作,获取和积累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国家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为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实验条件与仪器设备情况

实验站拥有产权的建设及试验用地26.64亩,长期租用科学研究与观测用地122.3亩,其中56.02亩为固定科学观测用地。有二层砖混结构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各一栋,一层砖混结构食堂一栋,一层钢结构库房两栋,建有旱农实验室、气象观测场、径流监测场、抗旱棚等,建筑面积总计3000 m2

实验站目前拥有无人机光谱成像分析平台、土壤温室气体分析平台、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土壤团粒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多通道土壤温湿盐测量系统、碳通量观测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大气干湿沉降仪、全自动气象站、物联网数据获取与传输系统等仪器设备60余台(套),可满足土壤理化与生物指标、农业环境指标、植株养分以及作物生理生态等相关指标的测定需求及数据处理与远程传输。

三、人员结构

实验站现有从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耕作栽培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9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名,硕士学位的5名。

四、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实验站自“六五”以来,连续承担与土壤质量有关的科研项目20余项,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肥力演变与农田培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进行了大量系统监测和试验研究工作,有30多年的连续科学数据和技术积累。现拥有10年以上大田定位试验3个,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长期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砂石覆盖)种植体系的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土壤无机氮变化、肥料氮去向,旱作覆盖农田秸秆还田阈值,以及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土壤环境等方面。目前,实验站根据国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任务要求,重点承担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粮田及机械作业农田土壤质量演变方面的监测工作,共包括土壤理化、生物及农业环境等方面的监测指标94项。

近年来,实验站在旱作覆盖农田土壤碳库特征及演变规律、覆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干旱瘠薄与水土流失型中低产田改良、立式深旋松耕土壤耕层调控、连作退化土壤修复、化肥减施增效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观测与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十三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期刊收录7篇,top期刊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研发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3项。为旱作农田土壤健康、耕地地力提升和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黄土高原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验站站长:张绪成研究员

                                                                           常务副站长:马明生副研究员

                                                                           联系电话:0931-7614854

                                                                           站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

实验站大门

实验站科研楼

实验站科学观测试验田

 

Copyrights © 2020 旱地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