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旱地农业研究所

内设机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所况简介> 内设机构> 正文

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1年05月24日 10:14 来源:  作者: 点击:

【字体:

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

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8月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复,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建设,为非独立事业法人机构,2019年11月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实验室总面积1100m2,拥有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碳氮联合分析仪、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自动定氮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农业生态环境检测仪器及试验磨粉机、电子式粉质仪、面筋指数仪、面条机、降落值测定仪等作物品质分析仪器设备40余台套,总值2200万元。

二、研究方向

针对旱作区降水资源高效利用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实验室突出“水肥逆境”这一区域特色,开展降水转化与调控、覆盖集雨种植、生物节水及品种节水、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作制等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创新,揭示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机理,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实验室在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学三个一级学科下,设置作物抗逆高效栽培及生理、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生物节水与品质改良三个研究领域,开展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1)旱地农田降水转化机理与调控途径。开展农田降水入渗与降水转化效率、土壤水库扩蓄增容、覆盖集水种植和覆盖作物产量-水分关系等应用研究与技术研发。

2)旱作区高效用水机理。重点开展作物高效用水和提高WUE的生理机制、缺水条件下作物根冠和群体调控、水肥高效利用及农田碳-氮-水关系、抗旱节水品种评价、土壤肥力演变及环境效应等应用基础研究。

3)环境友好型绿色提质增效及可持续农作制。重点开展旱地农田主要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田残膜污染控制及替代、旱地农田连作障碍修复、旱作覆盖种植农艺农机融合及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

三、科研成果

实验室自批复以来,基础研究方面揭示了甘肃东部旱作区气候干暖背景下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变化规律、连作土壤生物退化机制和旱地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及微塑料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明确了主要作物抗旱生理机制和“适水定密”技术参数,阐明了旱地立式深旋耕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影响,确定了覆膜农田土壤肥力变化及还田阈值,建立了玉米密度-耗水-产量的关系;技术方面提出了“旱作玉米绿色增效关键技术及全程机械化技术”、“旱地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技术”、“新垦梯田快速熟化培肥技术”、“甘肃不同生态区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了“抗旱丰产陇鉴系列冬小麦新品种”。

依托实验室基础研究,共出版专著6部,授权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成果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四、开放服务

团队由19名成员组成,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名。重点实验室由检验检测室、GIS研究室等组成,可对外开展产地环境、土壤质量、肥料、作物品质等检验检测服务,指标参数达200余项;同时,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等专业技术服务。近年来,实验室获得水溶肥配肥机、土壤样品批量处理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等发明专利,耕地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养分专家系统等软件著作权。

检验检测类

1.产地环境:水、土壤、大气中PH值、重金属和全盐量、二氧化硫等参数。2.土壤质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中微量元素、重金属及土壤团粒结构、容重等指标。3.农产品品质:小麦、玉米、大豆、瓜果等常规品质指标。4.肥料:氮肥、磷肥、复混肥、掺混肥及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中总氮、磷、钾、有机质、微量元素、重金属等指标。

专业技术服务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等。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适宜性评价。投入品、废弃物对耕地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监测评价。肥料肥效鉴定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等。

五、联系方式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邮编:730070

联系人:董博

电话:0931-7611161



上一条:镇原试验站
下一条:庄浪试验站

Copyrights © 2020 旱地农业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邮编:730070

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1316号